大满贯最新网站改名了叫什么

百万二手车商集体“哭穷”:月赚10万成过去,市场崩盘了!|财经
大满贯最新网站改名了叫什么
栏目分类
百万二手车商集体“哭穷”:月赚10万成过去,市场崩盘了!|财经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曾经的二手车商,靠着“低买高卖”的操作,轻轻松松月赚十万,活得像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。如今,他们的朋友圈里满是对市场的控诉:“车子砸手里了,连个出价的人都没有!”这场行业变局来得猝不及防,让人不得不感慨,二手车的天,是真的塌了。

到底是什么力量,让这个曾经的暴利行业从天堂跌到地狱?

一、从“暴利时代”到“微利生存”,二手车商的寒冬来了

如果时间回到几年前,二手车商们的日子可以说是“岁月静好”。有人靠一辆车赚几万,月入十万简直如探囊取物。数据也能证明这点:2024年,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.42万辆,总交易金额12852.05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

但这看起来光鲜的数据,背后却是商家们的“集体哭穷”。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,92%的二手车商都在亏损。更惨的是,百强企业中毛利率低于4%的占了近三成,只有寥寥几家能做到超过10%的毛利率。库存周期也从2022年的47天拉长到2024年的56天,有的甚至高达100天。

车商们的钱不是赚不来,而是停在车上周转不开,场地租金、员工工资这些成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。

更绝望的是,新车市场的价格战正在“血洗”二手车市场。比亚迪汉EV从26.98万元杀到20.98万元,二手车的价格随之断崖式下跌,车商手里的库存瞬间变成烫手的山芋。

二、新能源车的价格战,直接“掀翻”二手车市场

要说二手车市场的崩盘,新能源车绝对是“罪魁祸首”。过去几年,比亚迪、特斯拉这些玩家打得不亦乐乎,价格战打到燃油车都被拉下水。举个例子,2023款比亚迪汉EV尊贵型指导价从26.98万元直降到20.98万元,这个降幅直接让二手车价格从18万跌到13万。

你说,车商们怎么受得了?

除了价格战,地方政府还推出了各种购车补贴政策,买新车简直比买菜还划算。消费者自然更愿意买新车,毕竟配置高、性能好,谁还稀罕二手车?更悲催的是,有些二手车的价格反而比新车还贵,消费者一看就直摇头:“这玩意儿买了能不能开?

”结果就是,二手车的市场份额被新能源车抢得干干净净。

三、消费者信心崩了,二手车商“自杀式”操作推波助澜

除了市场环境的变化,二手车商们的“骚操作”也加速了行业崩盘。统计数据显示,2024年二手车市场投诉量同比增长18%。一些商家为了短期利益,把泡水车、事故车修修补补后卖给消费者,结果车主买回去各种问题不断,售后还没人管。

这种“开盲盒”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对二手车失去了信心。毕竟花几十万买辆车,结果开不了几天就得进修理厂,谁能忍?这种情况下,二手车的销售周期进一步拉长,商家们的现金流也更加紧张。

更惨的是,小型车商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,经营模式单一,遇到这种市场寒冬,最终只能关门大吉。2024年上半年,全国二手车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下降了17.7%,新增企业减少了8万家,行业洗牌的速度空前绝后。

四、“苟活”与突围:有人放弃,有人硬着头皮求生

面对这样的困境,二手车商们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。小型车商选择苟活,推出“寄售业务”,不收车,只赚佣金。虽然这种模式降低了风险,但弊端也很明显:车商不用对车辆负责,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,问题还是没解决。

而一些大企业则开始探索新的出路。瓜子、人人车这种头部玩家推出了增值服务,比如车辆检测、金融贷款、保险等,希望通过多样化业务留住客户。此外,他们还玩起了自媒体,打造人格化IP,通过直播吸引粉丝,让线上线下融合,给传统生意注入了一些新活力。

还有一个亮点是,今年2月,海尔旗下卡泰驰控股以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,并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化服务,比如全国联保“三包”服务和“一车一码”技术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,还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发展的范本。

结语

从曾经的暴利时代到现在的微利生存,二手车商们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。新车价格战、消费者信心崩塌、行业乱象频出,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二手车市场进入寒冬。但寒冬并不意味着终结,行业的转型和重生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最后,想问问大家,你会选择买二手车吗?你对这个行业还有信心吗?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